櫥柜大家都比較熟悉,現在裝修每家每戶都會安裝,而今天我們要大家分享的是“柜櫥”。

柜和櫥在古代來說,是兩種東西。他們兩個的用途一樣,都是用來儲存物品,區別在于柜的形體較大,有兩扇對開的門;櫥的形體較小,在櫥面之下有抽屜。明代柜櫥的形制很多,有圓角柜、方角柜、兩件柜、四件柜、亮格柜、悶戶櫥等。

1.柜 簡約大氣的柜子又有什么故事呢?
紅木衣柜多以頂箱柜為主,紅木衣柜木質細密,材質珍貴,且紋理獨特,雕刻精美。其所具有的紅木的優質性及藝術品的氣質,讓它成為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件大型家具。

頂箱柜形態如兩個方角柜加上兩個頂箱,共四件,又稱“四件柜”。由于身高體大,一向為豪門大戶所有。歷代的傳承者均視之為家中重器,異常珍重,故流傳下來多為成對。
頂箱柜的高度和厚度突出,加上線條方正(方料、方柜、方箱),所以不論成品實際尺寸大小,均給人以挺拔巨大、氣魄偉岸的感覺。
黃花梨圓銅飾頂箱柜

黃花梨圓銅飾頂箱柜完全光素,柜門平鑲,下框橫材為尖頭格肩榫。合頁、面葉為圓形,形態質樸簡古。代表偏早期年代的圓形合頁、面葉醒目又和諧地裝飾著大墻一樣的柜體,成為此類明式家具的點睛之筆。
在明萬歷、崇禎的刻本插圖中,從未見過頂箱柜,所以,推斷頂箱柜最早出現于清初。
2.櫥 “櫥”和“柜”又有什么區別?
櫥是案與柜的結合體,兼有案、抽屜和悶倉三種功能,是主要用于收藏日常衣物用品的家具。
櫥的形體與桌、案相仿,上面是桌、案的樣子,面下有抽屜;下部是封閉的柜,民間使用較多。有炕櫥、悶戶櫥及三聯櫥等形制。桌面下安抽屜,兩屜稱聯二櫥,三屜稱聯三櫥,大體還是桌案的形式,只是使用功能上較桌案發展了一步。

一品居二抽二門二聯柜
“悶戶櫥”兼有承置和儲藏兩種功能。櫥面和桌案一樣可以擺放物件;抽屜及下面的空間——“悶倉”,可以存放東西,由于這一空間封閉在抽屜之下,故北京匠師稱之曰“悶倉”。
而櫥柜則是在悶戶櫥的基礎上,櫥與柜結合,演變而來的,相對應的具有櫥、柜及桌案三種功能。
黃花梨螭龍紋茶柜
黃花梨螭龍紋茶柜為圓角柜式,它僅柜門上方為通透的,但從風格看也應是碗柜。柜門三抹兩段,上段裝板,開光內透雕十字花紋和四合如意紋,美如織錦。

清早中期黃花梨螭龍紋茶柜
柜門下段裝板,踩地雕委角開光,開光內雕卷草式對稱的雙螭紋,身尾波折曼妙。開光下端浮雕變體的卷草形螭尾紋及花苞。雙螭尾紋與雙螭龍紋組成對稱的子母螭龍紋。
壺門牙板中間螭尾紋嚴重簡化為卷珠花芽紋,可見偏晚時期,紋飾簡化現象嚴重。
我們把紅木家具帶回家中,或是因為對于外觀的一時驚艷,可在久處之后,紅木柜子風華依舊,氣度依然,是時光沉淀之后的淡然與通透,也是歲月掩埋下的靜水流深。因為它的獨特,對記憶的私藏,對生活的描摹,無論是婉轉還是直接的心思,都值得被一一珍藏。